蘇57是俄羅斯正在研制的五代機,在首架量產機摔了之后,第二架量產機計劃在今年年底服役。對于蘇57的性能,外界有很多批評的聲音,最主要集中在它的隱身性能上,可以說蘇57的綜合隱身性能還不如殲10B/C,是不折不扣的冒充五代機的三代大改,“被拍扁的蘇27”名副其實。而最近,一張高清圖片,再次暴露了蘇57的“底褲”。

這架蘇57原型機好臟
從圖片來看,這架蘇57原型機的背上可謂是“疤疤癩癩,一點也不圓潤”,到處都是雷達波最喜歡的反射體,制造工藝甚至不如西方的三代機,渾身臟兮兮的,像被子上黃色的尿漬和X斑,最觸目驚心的是它的兩翼,竟然還暴出幾條“青筋”。

蘇57左翼“青筋”暴露

蘇57右翼“疤疤癩癩”
所謂的“青筋”,可能是蘇57的線纜。一般來說,飛機的線纜應該布置在機身內部,最少也要埋在蒙皮下面,而蘇57作為一款“五代機”,竟然如此漫不經心,大咧咧地從機翼外面走線,然后給它刷一層漆就完事了,突破了外界的認知,這果然很“戰斗”。

這果然是“戰斗民族”
俄羅斯最早提出了“雷達隱身”的概念,成就了美國的F117,自己卻在這條道路上完全跑偏。在飛機隱身設計上,俄羅斯人以為可以簡單依靠金屬表面電位差做到消除反射,理論上說的確是可以,但是簡單結構沒法做到寬頻相消。當年他們甚至還提出了“等離子隱身”的概念,并計劃在米格1.44上實施,但理論是理論,變成工程實踐還有很長的路,或者說根本不是一回事,可見俄羅斯人數學好,理論先進,有時候也會誤導自己。

大家還記得“等離子隱身”的米格1.44嗎?
蘇57機翼上“青筋”暴露,而這一幕似曾相識。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4年珠海航展,FC31首架原型機在公眾面前飛行表演的時候,也被人拍到這幅“窘態”。當時,FC31從沈陽轉場上千公里飛到珠海,與蘇35同臺競技,結果卻被蘇35“碾壓”。飛行表演現場,FC31不但濃煙滾滾,贏得了“燒劈柴的四代機”的稱號,而且還被人拍到機翼上“青筋”暴露的畫面,網友稱它為“被風吹皺了蒙皮”。

看到FC31機翼上的幾條線了嗎?

它來自這張圖,可不是P的

看不清楚,這下清楚了吧?

它來自這張圖
有人說這只是一架原型機,甚至是驗證機,能飛就行,你管它線纜布置在里面還是外面,操那么多心干嘛?聽起來沒錯,但隱身飛機的研制,是一項“細致活”,不僅外形要遵循“邊緣平行”的原則,而且還要有好的隱身涂料和超分子材料,更重要的是細節的處理。同樣一架F22,機身上多一個坑,多鼓一個包,在雷達面前的反射值可能就完全不一樣。

F22的“冰裂紋”

這樣的隱身飛機,只能用于日常訓練了
那么怎樣才能處理好隱身飛機上這些細節?首先要依靠嚴格的施工標準,產線5S、6S、新的制造工藝和流程、新的采購倉儲標準和體系,當年成飛為了這些升級,可是脫了一層皮,其難度不亞于研制一款合格的四代機。可不管這S、那S、一堆S,最重要的是人的態度,因為人才是決定一切的,今天可以因為這只是一架原型機而將就,能飛就行,那么明天也會因為各種理由給飛機少裝個零件,裝錯個零件,或者把扳手忘在飛機肚子里。

造隱身飛機,不能將就,態度最重要
“戰斗民族”有自己的優點,我們要學習,但“戰斗民族”的粗枝大葉,我們不能學。“戰斗民族”即使造不好五代機,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它有資本,“虱子多了不怕癢”,可如果我們也造不好五代機,請問我們有資本嗎?

捫心自問,我們和俄羅斯一樣有資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