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早,晨曦初照的安徽偉光電纜公司園區里已是一派繁忙,巨大的行吊有節奏地揮舞著吊臂,將一盤盤粗壯的電纜精準地吊運到貨車車廂內,司機們則全神貫注地進行固定工作。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一輛輛運滿滿平臺注冊貨車駛離園區,滿載電纜奔赴內蒙肩負起傳輸電能的重任。
電線電纜作為電力傳輸的關鍵載體,如同國家經濟發展的 “神經” 與 “血管”,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電線電纜生產和消費國,安徽在這個龐大的產業版圖里,是一顆耀眼的明星,支撐著智能電網、鐵路、軌道交通、通信技術等的發展。運滿滿平臺數據顯示,2024 年,安徽電纜發貨量(按訂單量計算)在全國各省中位居前十,平均運距達900多公里。近年來,安徽積極引導電線電纜企業走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創新化發展道路,截至2024年上半年,僅在“中國電纜之鄉” 蕪湖無為市就已有 11 家電線電纜國家級專精特新 “小巨人” 企業、40 家省級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
電力運輸依賴電纜,而電纜運輸則依賴高效物流,二者相互依存,形成共生關系,運滿滿則是維持這種關系的關鍵紐帶,貨車的運輸也成為電能順利傳輸的關鍵前奏。以安徽偉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典型地展示了其如何利用數字貨運平臺實現“電力加速”。
安徽偉光電纜已穩健經營 20 年,憑借卓越的產品力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在合肥擁有占地 10 萬平方的園區,穩坐安徽省電纜行業前五的位置,生產的中低壓電力電纜、控制電纜、儀表計算機電纜等多種產品,被發往西北等區域,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貨車運輸。
公司技術質量部負責人周環透露,偉光電纜平均每月需要運出 450 車次的貨物,在每年 5 - 11 月的行業高峰期,有時一天就需要 40 臺車。曾經,偉光電纜在物流運輸上困難重重。“早期,我們只能在物流園挨家挨戶找車,效率低下,什么時候能找到車根本沒譜,干著急”,“小黑板”時代的找車經歷至今歷歷在目。后來與物流公司合作后,找車效率有所提升,倉庫負責人發現前來裝貨物的很多司機來自于運滿滿平臺,物流公司只是在中間倒了一手,運輸成本并沒有得到有效降低。
“一方面企業本身就有降本需求;另一方面作為重資產企業,物流效率的提升對我們資金周轉時效提升也有幫助”, 2018 年,偉光電纜開始嘗試使用運滿滿平臺。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運滿滿平臺的優勢逐漸顯現。周環談到,運滿滿的三大優勢使他們成為了“鐵粉”:一是平臺價格透明,企業可直接與司機對接,降低了運輸成本;二是平臺對貨車司機個人信息注冊管控嚴格,能看到司機評分,能查看接單司機信息,APP 還可監控運輸車輛軌跡,為企業和客戶都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感;三是平臺車型齊全,電纜企業所需的9.6米、13米、17.5米的大車都有,最快幾分鐘就能叫到車,司機大多有電纜運輸經驗,能省去培訓安裝、反復糾錯的時間,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
到2022 年,偉光電纜已全面完成數字化物流轉型,所有用車需求均可通過運滿滿平臺得以實現。運滿滿通過創新的數字化物流模式,為像偉光這樣的安徽電纜產業搭建起了高效運輸的 “橋梁”,也通過降本為企業爭取到了輾轉騰挪的發展空間。
運滿滿作為國內 “互聯網 + 物流” 的代表企業,利用大數據實現了貨主與司機的高效匹配。經過 11 年的發展,運滿滿已覆蓋全國330 多個城市,成為 “全國貨運 總量第一”的貨運平臺(按貨運平臺貨運量計算)。其廣泛的路線覆蓋、全面的貨車車型以及經驗豐富的司機群體,高效滿足了各種貨車用車需求,成為眾多企業發貨找車的首選平臺。
運滿滿平臺數據還顯示,安徽電纜的運輸路線廣泛,發往的前五省份(外省)是江蘇、山東、浙江、河北和內蒙。全國范圍看,電纜收貨省份前五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北,前五城市為上海、保定、蘇州、無錫和重慶。
安徽金屬業的發達為電纜產業提供了堅實基礎,其銅、鋁、鋁合金等電線電纜原料主要源于省內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周邊產業的協同供應,除安徽本省外,還主要來自江蘇、浙江、江西、河南和山東。
展望 2025 年,5G 創新、新能源汽車發展、數據中心建設等領域的蓬勃發展,將極大拉動電線電纜市場需求。公開數據顯示,2025 年中國電線電纜市場規模預計超 1.30 萬億元。運滿滿將持續憑借創新的數字化物流模式,持續助力安徽電纜產業降本增效,攜手安徽電纜推動國內市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