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在航天電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航天瑞奇電纜有限公司的自動化生產線上,長長的銅芯從設備的一頭鉆入,從另一頭鉆出時已經“穿上”了絕緣保護層,在車間巡視的航天電工總經理王金麟伸手試了試溫度和光滑度。這批電纜是為集團12天前中標的加納電網項目生產的。
因王金麟帶領航天電工在今年疫情期間和疫后重振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武漢企業聯合會、武漢企業家協會特別推薦他參加2020“影響武漢”經濟人物評選。
航天電工的前身是1956年組建的中南地區第一家電線廠——武漢電線廠。1999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入主改制上市的武漢電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漢電纜”成為中國航天大家族中的一員。此后20年,航天電工年收入從1.1億元增加到47.5億元。在2019年中國線纜行業最具競爭力企業20強中,航天電工名列第12位。
今年1月25日,火神山醫院開建,航天電工受命緊急給項目工地送去第一根輸電電纜,讓現場“亮了起來”。此后,航天電工下屬3家子公司克服重重困難,與時間賽跑,先后將39.7公里長的電纜、95公里長的電線產品及時送達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和方艙醫院施工現場。“我們平時都是訂單生產。當時,工廠停工,我們就從還沒發運的成品上直接切割。小規格產品沒有現貨,我們就直接發大規格的,確保不影響工程質量和進度。”王金麟回憶說,“一句話,不計成本,不講價格。”
同樣的“不計成本”也適用于員工。停產的近3個月里,航天電工按時足額給1800多名員工發放工資。復工復產后,大家千方百計返廠投入生產,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質量控制也做得更好。經初步估算,在全年收入減少約7億元的情況下,航天電工今年利潤將與去年基本持平。
航天電工在歷史上創造了諸多“第一”——國內第一根鋁合金導線誕生地,第一條100萬伏、500千伏和1100千伏輸電線路產品供應商,第一個630大截面架空導線生產商,國內線纜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第一個將公司標準上升為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公司每年將收入的3%投入研發,目前已擁有100多項自有知識產權,產品先后用于大亞灣核電站、三峽工程、西昌衛星基地、大慶油田、神東煤炭等大型國家重點工程。
航天電工承接的昌吉—古泉1100千伏線路工程,持續供貨量超過1.3萬噸。這也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類似的“尖板眼”在航天電工還有很多。
今年,航天電工承接了武漢、廣州、鄭州、哈爾濱、成都、昆明、東莞、南通等多個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供貨,基本實現該領域的“全國覆蓋”。
隨著11月5日中標500萬美元的加納電網項目,航天電工產品已經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出口訂單總計超過1.5億元人民幣。
“只有在研發、管理、工藝、質量上不斷創新,企業發展才有活力。”王金麟說,“企業實現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方能不負‘航天’之名。”
長江日報記者文濤吳秋娜通訊員闞湘徽
2020“影響武漢”經濟人物評選活動報名途徑
2020“影響武漢”經濟人物評選活動報名正在進行。報名途徑有3種,即政府部門推薦、商會(協會)推薦、企業自薦(本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央企、外企在武漢的分公司均可報名)。經過推薦報名、報名審核、全媒體展示、公眾投票、專家評審等環節后,擬于年底舉行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