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ToC行業吃的是青春飯
To B行業拼的就是資源、經驗、專業和耐力。
互聯網寒冬已經讓人顫抖了半年,接二連三的裁員新聞常常被刷爆了屏,身處泡沫漩渦中的民工們人人自危。逐漸地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都不歡迎中年人。字節跳動、滴滴、比特大陸、依圖科技等主流科技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8歲,小廠拒收35歲以上的簡歷,大廠勸退35歲“高齡”員工,就連公務員的報考年齡也不能超過35周歲。
人到中年,擺在面前的選擇似乎只有兩個:要么晉升管理層,要么辭職滾蛋。但前面那道窄門,職場里很多人難以穿越。
但是,變化正在發生——To B對于人才年齡的容忍度確實更高一些,特別是在電纜這種傳統制造行業,過往的沉淀和經驗都屬于加分項。
創投端的資金流向似乎也在驗證這一點,自2019年以來,市場上80%的錢涌入了ToB產業。
新的時代也正在開啟:To C主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終結,To B唱主角的產業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但轉行To B也不是To C行業“35歲魔咒”的解藥,線纜To B行業池子大能容納更多人才,但打法截然不同。如果說To C行業吃的是青春飯,To B行業拼的就更多了。
線纜To B人才,更看重行業經驗、結構化思維和架構邏輯能力
線纜To B相對于To C行業,對專業人才需求更有針對性,所以對年齡的容忍度更高。對于線纜行業知識沉淀和行業經驗、趨勢的把握都屬于加分項。線纜To B行業對于市場,乃至他所服務的客戶群體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積累。
To C的所要求的是流量思維,關注的核心是用戶體驗;與主流的目標人群相匹配,才能基于他們的生活場景了解他們的需求。需要具備敏捷的思維方式,積極擁抱各種變化。而To B 行業,是服務思維,關注的核心是提升效率,相對需求的變化穩定一點。
所以說如果要轉行,從To C直接轉到ToB 不是不行,更主要的是基于對線纜行業的特長和興趣,才能在后期長時間的沉淀。
以職場狀態來說,對于剛創業型的電纜企業,To B跟To C的工作狀態沒有什么差別。我們每個人去奮斗都是基于用戶或者客戶的價值,像996只是一種公司的管理模式所衍生出來的一種外在表現。公司其實沒有強制996,包括阿里事實上也沒有強制996,但是為什么底下的員工都996?
加班的背后其實是中年危機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產物。不是每個中年人的綜合能力都那么強,當有一些能力出眾的轉管理崗后,剩下的加班或許會成為一個出路。
我們的客戶都是中年人,所以線纜行業需要中年人
目前來看,To B 生意業務關系相對穩固,而To C生意已經殺成一片血海。
To B行業雖不及To C行業變化之快,但是也需考慮行業變革與轉型。線纜行業的現狀就是“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大投資效應的釋放,社會對電線電纜需求的增加,行業產銷率逐步增長至97%以上。于是各大行業紛紛進軍線纜產業,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國電線電纜企業超過5000戶,以中小企業為主,占比90%以上,最終結局導致沒有增量只有搶存量,就只能打價格戰,惡性循環最后大家都沒賺到錢。
在招人層面,線纜行業會傾向于有資源和閱歷的中年人。中年人對外也會顯得穩重成熟些,和企業打交道也需要中年人。
線纜行業沒有明顯的“職場中年危機” ,還是“老人”的天下,年輕人在線纜行業還是閱歷不夠,畢竟涉及到很多場景需要和中年人打交道。比如說,像對接政府部門、國家電網、移動聯通等,如果是年輕人去談判,對方會覺得你不夠分量。
其實,To B 還是To C行業容得下中年人,歸根到底是一個客戶群體問題。像電纜行業都是中年人,所以需要中年人,畢竟各自懂各自的痛點。To C更多搶的是年輕人市場,中年人不懂年輕人了。
其實不管到任何一個年紀,你都要跟上時代。“中年危機”不可怕,沒了心氣和勁頭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