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特導讀】燦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設備內部連接器的專業供應商,《國際線纜與連接》記者采訪了其協理周坤華。周坤華向記者介紹了燦達電子的現狀、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市場的布局,以及分享了關于BTB、FPC連接器發展的看法。
我們都知道,5G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時代變化,5G會成為萬物互聯世界的基礎架構,5G會使自動駕駛、遠程醫療、工業控制成為可能。5G伴隨的大數據、低時延、低功耗等傳輸變化,會需要升級硬件解決方案來適應,其中也包括連接器。
連接器按實現連接的方式分類,可分為內、外兩種連接器。外部連接器如HDMI、TYPE-C等連接器,受5G的影響會往高頻的方向發展;而內部的連接器,5G對其并沒有產生些劃時代的高要求,但整體上會受整機的影響,往小型化、輕薄化、精密化的方向發展。其中BTB連接器、FPC連接器、射頻連接器等,隨著電子產品微型化、可視化以及無線技術的普及,市場前景向好,深受各連接器企業“追棒”。
燦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達電子”)專注于生產內部連接器,《國際線纜與連接記者》記者采訪了其協理周坤華,看燦達電子如何布局和看待智能家居以及智能穿戴的內部連接器市場。

疫情之下,燦達電子加大自動化設備投入
據了解,燦達電子在1984年創立于臺灣,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內部連接器,主要包括有線對板、板對板、線對線以及FPC連接器等,可完全替代歐、美、日進口原廠品牌連接器系列型號多達十萬余種,廣泛應用于3C類產品。
今年受疫情影響,燦達電子的市場銷售情況發生了些改變。疫情之下,燦達電子海外的訂單基本屬于暫停或是減少的狀況,但在國內市場出現了增長。周坤華認為,現在很多國內企業,尤其是下游終端企業,都開展了去美化的戰略性計劃,這給國內企業帶來了很多機會。
生產方面,受疫情影響燦達電子的員工數量減少了很多,轉向自動化生產。周坤華告訴記者,燦達電子目前的自動化程度達到了90%。
燦達電子的自動化設備兼具組裝、檢測、包裝于一體。相比于以前分為3個步驟、多道工序的情況來說,減少了很多人工成本,同時自動化設備在每一道工序上都會設定標準,不合格的產品會直接被挑出,良品率和生產效率也得到了保障和提升。
周坤華認為,自動化的前期投入成本極大,但是投入后利大于弊,因此燦達電子將從長遠方向考慮自動化設備的投入。
據了解,燦達電子的研發體系主要分為三個板塊,除了產品研發、模具研發外,還包括了自動化設備的研發。其中產品研發集中在臺灣,而自動化和模具的研發放在大陸。
注重連接器的電氣性能和體積
在一個設備的硬件系統中,連接器雖然不是最重要的器件,但作為傳輸數據和電氣的互聯部件,在確保系統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連接器至關重要。
在同類連接器的外觀差不多的情況下,勢必會有一個電氣性能可靠性的差異,而連接器最關鍵的性能就是可靠性。但現在的很多企業在選擇元器件的時候,并不把連接器作為重要的元器件看待,往往會更傾向于根據產品的價格、外觀進行選擇,而忽略它的電氣性能。
“一臺設備,也許貴的需要幾萬塊錢,便宜的也要幾十塊錢,但幾毛錢成本的連接器就能直接決定這臺設備能不能運轉下去。”周坤華說,在生產過程中燦達電子更注重連接器的電氣性能和體積。
據了解,燦達電子的產品型號將近9萬個,其中代表性產品——小間距產品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小間距的產品對模具、設備以及制造工藝的要求非常高,相應地加工難度更大。燦達電子目前能實現0.5、0.6、0.8、1.0、1.25等間距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且良品率市場反饋情況良好。
周坤華認為,運營一個企業如果想要獲得品牌效應的話,品質是第一要素。而想要確保品質的穩定,需要保證在生產的各個環節都監控得到,在相應的環節通過人員或是設備來檢測產品的質量問題。
為保證產品的質量,燦達電子投入了非常多的檢測設備。如前些年投入2000萬左右成立專用于檢測產品的化學實驗室;去年聽取審核工廠的博士意見后,采購更為專業的日本檢測設備,一臺價值40多萬元,僅為了檢測產品尺寸。

“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品質可靠穩定,檢測只是我們保證品質的其中一個環節。”周坤華說。
布局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市場
周坤華告訴記者,燦達電子目前的產業布局主要在往醫療設備、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市場走。
據了解,燦達電子今年收購了一家深圳的線束廠,目前已經搬至東莞,計劃從這入局智能穿戴的線束市場。
可穿戴產品在AI技術的支持下,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現在已加入健康檢測技術、支付技術、通信技術等的智能穿戴設備,未來還將不斷地進行技術的升級和創新,這一市場蘊藏的潛力在持續增長中。
針對智能家居或智能穿戴設備用的連接器,周坤華認為它和普通的、非智能設備的連接器相比,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差別。
“可能會在原生沒有的人工智能板塊,增多一部分有關于智能信號傳輸、語音識別等模塊設計。在現有的PCB板上增多一個接口,然后將新的功能集成進來。”周坤華說,連接器只是一個提供信號傳輸的橋梁,是否智能對連接器影響不大。
受影響的部分主要是連接器的體積問題,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消費電子產品,都將輕、薄、小化。
此外,周坤華還認為,隨著智能化的發展,連接機會將越來越小。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IC越強大。在需要的功能越多的情況下,可能都會集成在IC或某個PCB的線條中,由它們直接發出指令實現。”周坤華說,隨著集成程度的提高,需要用的連接器會慢慢減少,但連接器是不可能會被完全替代掉的。
談BTB、FPC連接器的發展
在智能穿戴領域,燦達電子基本只有FPC產品。周坤華認為,智能穿戴產品需要用到的連接器基本只有FPC連接器,用以實現屏幕和主板間的連接。
“我比較看好FPC的市場。”周坤華說,現在的觸屏類的產品越來越多,可視化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觸摸產生的指令需要通過連接器傳達。過去觸摸類的連接器包括有薄膜類連接器、LVDS連接器,現在都逐漸由FPC連接器替代。目前,醫療、工控等設備的屏幕連接也大都采用了FFC/FPC連接器。
未來隨著可視化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普及,FPC連接器的市場將更大。
而BTB連接器,周坤華則認為其會越來越少。“BTB連接器我們已經慢慢清場不做了。”
BTB連接器用于連接PCB板。當設備的橫向空間沒有,但縱向空間足夠,而PCB板無論如何都需要那么大面積的情況下,就會進行裁剪。裁剪后的PCB板通過BTB連接器來連接、堆疊。
“雖然目前智能手機中用到的BTB連接器越來越多,但這是在現有技術的情況下。”周坤華說。
回看PCB板的發展歷史,以前的PCB板上還有跳線和各式各樣的連接器。隨著工藝技術水平的提升,現在的PCB板上已經很少有跳線出現。而連接器的發展也會一樣。
現在的PCB板明顯越來越小。“比如以前的電視機,至少包括有前板、主板和接收三塊板。但現在的液晶電視機,只需要一塊手機大小的PCB板就可以解決。”周坤華說。
未來隨著PCB板的集成化發展,對于BTB連接器的需求將會降低。
周坤華還談到現在的一種BTB連接器連接情況,即在軟排線的一端焊接一個BTB連接器,PCB板上焊接一個另一個BTB連接器,壓接后實現模組的連接。
他認為還有更好的連接方式。“直接在PCB板上焊接一個FPC連接器,然后模組設計一條FPC的線,最后將它們對接就可以。”周坤華說。
總結
在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領域,未來的內部連接器必然跟隨整機往輕、薄、小的方向發展,又因為消費類產品注重經濟性,在考慮成本的情況下,對于連接器企業的創新、生產的難度都很大。此外現在市場上大熱的BTB、FPC連接器,隨著工業技術的升級,未來也許會發生兩極變化,一增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