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來源:界面新聞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由于東南亞新冠疫情蔓延,日本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紛紛被迫減產。半導體和車載電線工廠的開工受限,無法向大型汽車企業供應零部件。
日本大發工業8月20日稱,今年8-9月日本國內的4家工廠最高將減產25%。豐田9月的全球產量將減少4成至50萬輛,大幅低于2020年9月的84萬輛。
對于日本汽車行業來說,東南亞是生產基地的聚集地。據日本汽車零部件工業會統計,在日本各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海外生產基地中,東南亞占3成,數量最多。
然而位于馬來西亞南部柔佛州的瑞士大型半導體企業意法半導體(ST Microelectronics)工廠至少超過200名工人感染新冠,因此該工廠在7月以后斷斷續續實施停產。馬來西亞的單日新增感染人數已達到2萬以上,在汽車和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工廠,出勤率一直被限制在10%。
日本住友電氣工業、矢崎總業、古河電氣工業均在越南設有線束(Wiring Harness)工廠。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數據顯示,2014年,越南超過中國,成為日本的第一大線束進口產地,2020年市場份額達到約4成。
線束工廠在捆扎電線的工序難以實現機械自動化,需要依靠使用人工的“人海戰術”。隨著疫情迅速蔓延,確保員工到崗越來越難,各公司不得不減產。
豐田在8月下旬以后將關閉主力工廠高岡工廠等14家日本工廠的部分生產線,北美、中國和歐洲的工廠也將分別減產;本田8月在廣州市的工廠減產了2萬輛,相當于7月底生產計劃的2成。在日本國內也暫時關閉了鈴鹿制作所;日產汽車從8月16日起的2周內關閉了美國田納西州的工廠。減產規模預計為數萬輛。
其他國家的車企面臨著同樣的供應難題。德國大眾汽車上周表示,可能需要進一步減產,預計第三季度的芯片供應“非常不穩定且吃緊”。福特汽車公司也表示,由于馬來西亞確診病例上升導致半導體相關零部件短缺,該公司將暫時關閉其位于堪薩斯城的組裝廠。
文章來源:聚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