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因為工作關系,和一臺二次線束加工設備有了一些交集,而今年3月份的慕尼黑電子生產設備展上,和各家智能線束設備廠家有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

智能線束設備的廠家主要有國外的庫邁思、索鈮格、新明和等,國內的普銳斯、海昌、博之旺和宏晟等。相對于其他的一些加工設備,智能線束設備的有著這個行業特有的一些特點
1、原料種類繁多,不管是線材,還是端子,其種類可以說浩如煙海,這使得生產有各種組合,并且帶來了巨大的數據量。
2、工藝繁多,從簡單的線纜兩頭打端子,到多種線纜組合,以及套護套等工藝,線束加工的復雜程度比一般的汽配等加工要復雜很多。
3、對檢測的要求很高。由于線束要傳導電流或者信號,并要保證長期的可靠工作,因此線束加工對質量檢測的要求非常高
4、生產管理要求高。線束作為一個中間產品,影響著下游的裝配和制造工作,因此,對于生產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有著嚴格的要求。
可以說,線束就像人的神經和血管,在機器內部傳輸著信號和電源,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比如我們曾經看到的某新能源汽車因為線束安裝不好,造成磨損,引起火災,也比如電力系統的電纜,因為端子壓接時存在線頭,造成打火,造成了原件的過早老化,給系統帶來了危險。
因此,對于線束加工,看似不起眼的一條線纜,其實背后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撐。

對于國內外的線束加工設備差異,個人以為存在于如下幾點
1、機械水平差異,這是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實力決定的,同時也是時間決定的,一方面歐美日本的工業水平基礎好,可以有更好的設計人才,可以有更規范的制造體系和管理體系,另一方面,一家公司成立的時間長短,決定了其走過的彎路和積累的的經驗有多少,比如庫邁思和索鈮格都成立于1975年,至今已經有46年。
以作者在自動化行業的經驗,機械上的差異,最后會體現在設備的穩定性,尤其是高速生產下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對于高端用戶來說,選擇國外設備,往往會比選擇國內設備能擁有更低的單件生產成本。
而國外設備公司相對來說,也可以招聘到比國內公司更好的員工,就目前線束行業的體量而言,國內的幾家公司體量相對較小,競爭的戰場還主要在國內。這也是整個行業特點決定的,因為行業的體量小,造成了后來者很難靠國內的低成本優勢進行快速擴展。在注塑機領域,不管在產量還是銷售額上,中國的海天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在工程機械領域,三一也在全球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受限于線束行業的特殊性,目前還沒有看到哪家國內公司能夠到國際上和國外品牌一較短長,更多的,是看到索鈮格等歐美品牌通過并購等方式,不斷增加自己在線束行業的服務能力,比如檢測設備等。
2、數字化。盡管索鈮格、庫邁思都有自己的數字化體系,但相比于機械能力,國內公司更有可能在數字化方面趕上國外公司。庫邁思和iTac軟件公司在線束數字化方面有合作,索鈮格則收購了一家專門做線束生產數字化的軟件公司。但就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而言,已經具備了很好的軟件產業環境,只要在數字化的應用、生產管理等方面能夠下功夫提升,相信很快會在軟件系統上獲得提升。但軟件的本質除了數字化之外,還包括了整個公司的價值觀和管理能力。比如,為什么要使用軟件大家都可以解釋,但讓自己按照軟件的規范進行生產和工作,則大家并不一定愿意接受,這導致了一個情況,就是線束生產企業愿意使用數字化軟件,而線束設備公司,由于體量的原因,并不能提供真正符合生產需要的軟件,因為機械公司的體量太小。
以上是展會后一點淺見
文章來源:線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