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很多行業快速發展,比如在線教育,再比如生鮮電商。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這些行業均有所回落,增長也隨之停滯。而部分行業卻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比如電子簽名行業。
都是疫情期間快速發展的行業,疫情之后為何會造成這種差異?
答案在于“成癮性”。
人們對于便捷工具的使用其實具有“體驗成癮性”,比如智能手機讓人們獲取信息更加便捷,甚至被稱為人體“電子器官”,這就是“體驗成癮性”。
這是“體驗棘輪效應”所產生的用戶體驗升維:優秀的體驗使得用戶習慣易于向上調整,而難于向下調整。比如,習慣了智能手機的人們很難再回到功能機時代。
電子簽名行業也是如此。電子簽名帶來的商業效率提升,使得商務簽章變得更便捷,也具有“體驗成癮性”。就像屏幕取代信紙一樣,電子簽名的應用其實是一種歷史潮流。
其次,電子簽名本身也具有“企業社交鏈成癮性”。
微信生態的粘性為什么的那么高?原因就在于構成了一個社交價值網絡。
在B端的商務社交中,由于合同簽訂需要多方參與,大型客戶更易引發鏈式效應,能夠帶動上游企業同樣使用公司電子簽名及其他服務,也能迅速觸達更廣泛的行業與客戶群體,極大地提升了獲客效率。

這其實就B端的“社交價值網”,在社交鏈的連接下,電子簽名也就具有了“社交成癮性”。
此外,由于電子簽名涉及簽名、公章以及合同資料的保密性,客戶的遷移成本非常高、客戶對于云簽約SaaS平臺的忠誠度也會相當高。因此,即便疫情之后其他行業需求回落,電子簽名賽道依然保持高速增長。
賽道高速增長,傳導至資本市場上,則是頭部品牌的巨額融資。
去年11月,電子簽名賽道頭部企業e簽寶,完成行業首個D輪融資,融資金額超10億元。在率先完成D輪融資后,e簽寶也成為唯一一家入選《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的中國電子簽名企業,估值超過70億元。
今年3月11日,國內知名電子簽名服務商法大大宣布完成D輪9億元融資,此輪融資由騰訊領投、眾為資本、大鉦資本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也是法大大C輪融資領投方之一。
電子簽名的D輪時代:馬太效應下的行業格局
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在2021年騰訊云啟產業生態年會談到:“開放共建”是擁抱產業互聯網的最好方式。產業與云技術的結合需要逐個環節、逐個層次的打通。
這可能也是騰訊不斷加碼投入電子簽名賽道,強化與法大大在電子簽名領域深入合作的原因。
從賽道特性上來看,電子簽名賽道是產業互聯網中為數不多的遵循“梅特卡夫定律”的細分賽道。“梅特卡夫定律”是指“網絡節點的價值與節點數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說,電子簽名單個B端用戶的價值,與用戶總數的平方成正比。
這個很好理解,某個特定的電子簽產品,其用戶數量越多單個用戶的粘性越高,產品使用周期就越長。
也就是說,電子簽名是巨頭B端業務的一個重要支撐。在賦能B端企業線上能力的鏈條中,電子簽名是繞不開的契約通道。
不過,騰訊雖然兩次參投法大大,但是自己也親自下戰場做電子簽產品。去年10月份,微信上線了“騰訊電子簽“小程序,提供線上簽署服務。
綜合上述幾點看來,與其說騰訊看好法大大,不如說騰訊更看重電子簽名賽道。
繼去年11月份e簽寶完成D輪融資之后,隨著法大大拿到D輪融資,電子簽名賽道頭部玩家競爭也正式進入D輪時代。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法大大C輪融資發生在2019年3月,融資金額3.98億元,由虎環球基金和騰訊聯合領投。本次D輪融資,由騰訊領投、眾為資本、大鉦資本跟投。
e簽寶方面,根據天眼查APP融資歷程信息顯示:D輪融的投資方為深創投、恒大高科技、達晨財智、遠翼投資、凡創資本、戈壁創投、通衡浙商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C輪融資的投資方為螞蟻金服、戈壁創投。
從兩家的投資方上來看,均有巨頭身影。e簽寶背靠螞蟻金服,身后就是阿里集團。法大大背后則是騰訊。也就是說,完成D輪融資的兩位頭部玩家都進入巨頭生態圈。
巨頭入場,意味著行業中馬太效應會越來越強。
其次,兩家均有知名投資機構參投。比如專注技術產業投資的深創投,再比如曾經參與探探D輪融資的眾為資本等。
“一個好的機構投資方對于企業來說十分重要。”VC創投人士對互聯網江湖表示:“一方面,投資方能夠為創業企業提供資金、人才等方面的資源支持,另一方面,專業的投資機構也能從第三方的角度,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以及未來發展給出建議。”
電子簽名的D輪融資對決:e簽寶向左,法大大向右?
行業頭部兩家企業拿到D輪融資之后,也會進一步推動行業向前加速發展,而e簽寶、法大大的走向,基本上也代表著行業的未來走向。
一個是縱向的垂直深耕。
法大大創始人兼CEO黃翔曾在公開演講時多次表示,做法律服務,與其做大、不如做小。也就是說,未來的法大大,在法務層面可能會走的更深。不過,小而美的定位,也可能意味著未來并沒有太多商業化上的想象力空間。
另一個則是橫向的商業應用拓展。
目前,e簽寶則全面覆蓋了G(政務及其他公共服務平臺)+B(企業用戶)+C(個人用戶)等領域的商業化應用,涵蓋了公有云、混合云等各種部署方式。
這意味著隨著e簽寶橫向應用的拓展,電子簽名在商業和技術上的演化空間較大,未來的商業潛力可能會更大。

e簽寶作為國內最早做電子簽名的企業之一,2004年就成為浙江省工商網上年檢指定電子簽名服務商。
2013年行業進入SaaS時代,e簽寶成功轉型為電子簽名云服務商,去年,e簽寶聯合螞蟻金服首創區塊鏈合同,實現電子數據全鏈路可信。目前在電子簽名G+B+C的商業場景應用上,e簽寶可以說代表著行業應用的最前沿。
雖然賽道頭部玩家的方向不盡相同,但電子簽名市場已然是巨頭的游戲。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行業CR4會進一步集中,中尾部企業份額將會越來越少。
我們以比較成熟的美國市場為例:
根據東方證券研究所整理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全球電子簽名市場,DocuSign 處于絕對龍頭地位,占據 7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次是Adobe僅占20%的市場份額,只有剩余約10%的市場份額被其他中小公司瓜分。

在國內,根據艾媒咨詢的電子簽名行業情況顯示,2020年中國電子簽名市場占有率,e簽寶達到了43.1%,位居行業第一。
從數據上來看,國內電子簽名市場發展與美國市場非常相似。實際上,這也反映出ToB領域的一個行業特點:ToB領域需要很多的積累,產品、技術、商務、市場,包括對客戶的理解等等,換言之,頭部玩家跑馬圈地之后,其他公司可能更沒有機會。
對于國內市場中已有玩家來說,巨頭資本進場之后,資本競速告一段落,要想取得競爭優勢,關鍵就在于技術上的突破。
技術上,電子簽名最核心要求還是安全。電子簽名技術的核心,是沙箱保密技術、摘要算法、分片式存儲乃至區塊鏈等具體技術。一旦技術上有所突破,可能會帶來以下兩點影響:
一是技術優勢意味著競爭優勢,安全性需求下,技術是第一競爭力,技術實力越強,就意味更強的競爭優勢。
二是,科技企業的技術成本取決于技術本身的衍化能力。技術上的不斷突破,也能拓展新的應用空間。比如,區塊鏈加密技術等也可應用至其它有安全需求的領域。
產業互聯網時代:阿里與騰訊的巔峰對決
阿里騰訊下場爭奪電子簽名賽道,一如既往的透露出一種投資的“巨頭邏輯”。
從以往外賣領域、出行領域等眾多行業的融資歷史來看,巨頭投資一般都看準時機,當行業高速發展之后迎來收獲期,賽道中跑出來頭部企業后,巨頭才會跟進入場。
電子簽名是巨頭深入產業互聯網爭奪的焦點。對于阿里和騰訊來說,投資e簽寶和法大大,既是財務投資也是戰略投資。
巨頭入場電子簽名賽道,某種意義上是產業互聯網競爭的一種映射。
產業互聯網,實際上就是用互聯工具產品和生態服務,對B端進行賦能。要想打開B端市場,通用工具是最好的切入點。
在消費互聯網,這一邏輯下成功的典型案例很多,比網易有道、作業幫、猿輔導等在線教育企業,都是從工具產品入手,提供生態服務。
B端也的產業互聯網也是如此,電子簽名作為未來企業信息化的底層通用工具,是最好的切入點。

騰訊、阿里在To B戰場廝殺,一方面靠的是技術能力,技術之外,就是補全行業生態能力。To B領域,行業生態伙伴既是盟友,也是潛在的客戶群。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騰訊而言,一方面,需要電子簽名來補全B端生態賦能能力,另一方面,可能也需要法大大在業務上帶來協同,通過電子簽名,來開拓B端業務端獲客。
對于阿里來說,電子簽名則是B端生態能力端連接器,發揮的是基礎設施的作用。
電子簽名產品無疑是產業互聯網賽道中的一款通用型應用,是企業業務數字化的基礎設施。阿里在布局上也喜歡瞄準底層架構,比如投入開源項目、布局半導體領域等,成為行業的基礎設施。
也就是說,e簽寶作為B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服務商,隨著其產品在G端以及B端用戶的深入,也可能會進一步拉開與賽道中其他玩家的差距,這也可能也意味著在電子簽名賽道,e簽寶在市占率上的優勢也會進一步凸顯。
企業的本質,是一連串契約的組合,電子簽名,則是這一連串契約的連接點。
疫情之后,企業數字化、信息化潮流勢不可擋,電子簽名自身具備跨行業性和通用性,是信息化的最后一環,也是智能合同的唯一入口。這個賽道中即便誕生出To B領域的巨頭企業,也屬情理之中。
如今,電子簽名行業進入D輪時代,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未來行業發展至何處,我們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