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楊鈞評
前言
作業指導書是指為保證過程的質量及安全而制訂的一種針對對象的具體作業活動程序。帶來的好處是讓工作流程更清晰明暸,減少因為操作人員的差異帶來的誤差 ---產品的一致性、穩定性,減少產品質量事故,便于日后的工作改進及質量管理,還應包括作業的要求、產品接收與判定的準則等。標準化作業是質量保證的基礎,下面由我帶領大家進行作業指導程序的講解。

1.目的:
本程序書將研發中心、品保部制成之作業標準書及檢查標準書,將不同作業方法、標準、重點及注意事項,特別指摘出來,以減少變異,并維持產量、質量,符合客戶要求而訂定。規范公司生產作業走向標準化工藝制程,有效提高生產作業效率和控制產品質量,故制定此規范文件。
2.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公司內部所有需要標準化之操作部門。
3.參考文件:
3.1 IATF16949 2016。
4.職責:
4.1主職責單位:
4.1.1 研發中心:依照制程中的作業內容,制定各項作業順序書、作業標準書, 含操作標準、加工要求、作業操作要領等等,提供現場班組長、作業員進行作業之準備、
執行、指導 及監督等工作之用。
4.1.2品保部:負責對作業標準書的尺寸要去和檢測規范進行審核,依質量管理中所需要,制定檢查標準書。
4.1.3制造部:負責執行作業標準書的安全規范要求,根據作業標準書的規范和要求對員工進行解釋和培訓。
5.作業內容:
5.1 作業流程圖。
5.2 作業指導書分類:參考作業指導書編制標準
5.2.1 作業順序書:將日常作業前的準備、作業開始、作業的執行、停止作業、異常時之處理、安全規定及在新型設備之導入……等時,以文字敘述供現場干部指導及培訓的依據。
以人的動作為中心,集中工作,按照沒有浪費的順序進行最有效生產的方法。

5.2.2 作業標準書:依工程別制定之;內容包括作業程序、使用設備、治具、材料及零件、環境、質量要求(SPC)、管理要點、機械之操作、潤滑與保養等工程標準化事項。

5.2.3 檢查標準書:為防止工程之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程而執行的檢查,其內容包括檢查項目、基準、方法、量治具、頻度等等。如進料檢查標準書、各工序檢查標準書、出貨檢查標準書。
5.2.4 檢查規定:根據檢查標準書中之項目及基準,將作業中不合格批之處理方法、處理擔當及確認流程,詳細指示以供干部及作業者之執行。

5.2.5 壓著規格表:為了滿足端子固著力之要求及制程中質量之穩定,以圖片或文字供作業者執行。
5.3 作業標準書格式要求
5.3.1文字描述要求正確、清晰、格式字體統一,所用術語、符號、計量單位、編號要符合格式標準。優先使用 A4紙張,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5.3.2編制文件內容中附有產品(圖片)清晰可見,文字及圖片描述操作需體現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加強作業員對產品裝配工藝的認識和理解。
保證前面工序不妨礙后面的工序的進行與實施,后面工序不應影響前面工序的質量與要求。
5.3.4 作業指導書的修改記錄表,其中各工序作業標準書包括公司名稱、文件編號、版本、工序及名稱、產品內外部圖號、設備名稱及編號、產品名稱、作業內容、制定日期、設備及加工條件、操作步驟及流程、過程工藝參數要求、圖示等內容。
5.3.5作業指導書初步編寫后需對其制作工藝進行評審,及早發現和糾正工藝設計缺陷,促進工藝文件的完善,達到產品持續改進要求。要驗證其可行性,最有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將完成的作業指導書給現場員工看一下,問其是否可以看懂,是否理解;再接下來工藝流程試作時聯絡負責的班組長按照作業指導書的要求進行一次,觀察其過程是否還存在瑕疵。也就是在實施之前組織人員對工藝設計的正確性、先進行性、可靠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可檢測性進行量產分析和審查,集思廣益,并彌補不足的以進行改進。
總結
作業指導書是為了指導實際工作而編寫的,因此要求內容符合實際操作的情況,作業指導書應注重全面性。很多情況下員工可以就作業指導書的修改、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制定等提出自己的意見,對特定事物起到質量的控制、指導和評價作用,這樣編寫出的作業指導書才會具有可操作性。
作業指導書要求淺顯易懂、圖文并茂,便于員工遵守,達到可視化的管理目的 ,將整個流程分解,對于員工在作業過程中所有涉及產品質量以及安全的過程實行控制,規范以達到整個過程的防呆化的目的。
標準作業流程是提升公司生產效率的最好的方法之一,確保公司朝著持續改善的方向前行。